高考作文指導——如何讓作文更優美(4)
修辭,就是修飾詞句的意思。對于語言表達來說,語法是解決通不通的問題,邏輯是解決對不對的問題,修辭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廣義的修辭包括煉詞、煉句等許多問題;狹義的修辭是指運用修辭格來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1.修辭手段使表達富有文采
運用多種修辭手段,使語言駢散結合,形象鮮明,氣韻流暢。音調鏗鏘有力,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產生一種思辨的魅力。給讀者以藝術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內在的氣勢,引起讀者強烈共鳴。
2.力求鋪排取勢
表達能力強的考生在寫作中,最好側重排比,兼容對偶、比喻、擬人、引用等其他修辭,從而獲得充沛暢達的氣勢。排比可以各式各樣,有短語的排比,也有單句、復句的排比,還有段落的排比,交錯使用能各得其宜,各盡其妙。“鋪排”要講究對事物、事理的“立體透視”,進行多層面、多角度地認知和剖析,避免單調重復。
3.注意修辭新穎
作文中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能使文章語言形象鮮明,氣勢貫通,音韻和諧,顯得文采飛揚。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荷花:“微風過處,送來屢屢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本句連用了通感等修辭手法,新穎靈活,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描繪了荷花的情態,讀之令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
4.注重情理美感
修辭,要合乎事物的情理、民族的習慣,要有審美情趣。漢族說“姑娘像花”,藏族說“姑娘像初升的太陽”,蒙古族說“姑娘像小羊羔”,都蘊含著各民族的愿望,都富有美感。如果我們說“美麗的姑娘像狗尾巴草”,就不恰當了。
判定是否“善于運用修辭手法”,主要有兩方面依據:①從量上看,整篇作文是否多次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②從質上看,這些修辭手法是否恰當、精彩,是否有助于表情達意。如果全文僅使用一次精彩修辭,那算不上“善于使用”,因為每人都有靈感突現的時候;同樣,如果各種修辭手法貫穿始終,但大多庸俗、無聊、蹩腳,那更不屬于“善于使用”。只有作文達到了一定的“量”和高品位的“質”,才當之無愧于“善于使用修辭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