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擬題達標技法(8)
(四)閱讀下列材料,比較據此擬出的議論文題,看看哪些題擬得好,為什么?
材料一:1923年,美國福特公司一臺大型電機出了故障,公司請來當時僑居美國的德國機電專家斯坦麥茨來解疑。斯氏兩天兩夜呆在電機旁,這兒聽,那兒看,還不時地進行計算,最后,他在電機外殼上畫了一條線,讓修理工把電機打開,沿線把里面的線圈減少十六匝。電機故障果然排除。說到酬金,開口便是1萬美元。經理愕然,拿修理明細表請他填寫,斯氏寫道:\"用粉筆畫一條線1美元,而要知道在哪里畫線,則要9999美元。\"斯氏的幽默終于使經理領悟了,依價照付。
擬題:①斯坦麥茨的幽默②經理的愕然和領悟③電機起死回生的啟示④斯坦麥茨是個金錢迷⑤斯坦麥茨膽大藝高⑥知識就是力量⑦汗水孕育成功⑧一條線的代價。
材料二:哲學家泰勒衣衫襤褸,一商人尖刻地挖苦他說:\"理論能給你帶來金子和面包嗎?那玩意兒只能給你帶來貧困和寒酸。\"泰勒決定給商人一個教訓。他斷定來年橄欖將大豐收,便把地方上的榨油器租了來。果然,第二年橄欖空前豐收,泰勒就憑榨油器發了財。那商人也想租榨油器,泰勒說:\"這都是我用理論搞到手的。我要發財易如反掌,但我心不在錢上,我追求的是知識這一無價之寶。\"無知的商人終于向泰勒低了頭。
擬題:①泰勒與榨油器②實現\"四化\"需要知識③愚昧無知的教訓④商人的苦惱⑤有志者事竟成⑥談理想與實踐⑦知識就是力量⑧真正的財富
材料三:有人要賣馬,牽駿馬在集市站了三個早晨,仍無人問津。于是求伯樂:\"希望你明天能到集市上去,繞我的馬仔細看看,離開時又回頭瞧一眼。我將為此付給您一天工作的代?。伯樂照他的話做了,結果出現了奇跡,馬的身價一下就提高了十倍。
擬題:①駿馬要靠發現②人才要靠賞識③認人不認貨④盲目崇拜名人⑤名人效應
(五)根據下面這則材料的含義,擬一個含有正、副標題的題目。
唐代歐陽詢,有一天騎馬到郊外,無意中看到一塊古碑。他駐馬瀏覽,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李靖書寫的,覺得那字平平,是虛有其名;他走離古碑不遠,又回來觀察一番,覺得字寫得確實不壞;而后,他又審視揣摩,為之嘆服,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沒有離去。歐陽詢后來成為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的唐初四大書法家,恐怕和他三觀李靖字碑的故事是不無關系的。
(六)讀下面這則材料,然后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擬出題目,要求不少于三個。
某雜志社對12個城市的中學生做問卷調查,發現在回答\"你的哪些表現使父母最高興\"一問題時,有6885%的學生反映是\"取得好分數\"!而\"做家務勞動\"、\"體育比賽獲了獎\"等,在許多父母心目中,竟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
高考作文擬題達標技法-運思舉要
訓練題(一)
文章的核心可概括成一個字:\"半\"。作者匠心獨運,采取輻射聯想法,方方面面的材料都突出了一個\"半\"字,真是妙不可言、說不盡的《\"半\"的魅力》。
訓練題(二)
這個標題只一個字,再簡明不過,但讀罷全文,方覺此題真是恰到好處。文章筆下生花,意味雋永,而標題可謂點睛之筆,讓人過目難忘。
訓練題(三)
平淡的材料中,蘊藏撼人心魄的魅力!\"人橋\"是值得贊美的,但那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嗎?山村的孩子要的是科學呀!是\"鋼筋水泥\"所象征的科學實力、物質文明啊!因此,如果有誰像某新聞媒體那樣擬標題為\"人橋贊\",豈不太膚淺了?
我們不妨來個\"反彈琵琶\"形成認識上的飛躍、情感上的愉悅,在\"來料加工\"中,大大贊頌一番那位姑娘:①誰是真正的英雄②\"治標\"與\"治本\"的辯證法③人格•人工橋(不反對\"人橋\",更贊美\"科學橋\")④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由\"人橋\"和\"科學橋\"談起。
訓練題(四)
材料一:⑧擬題最好,便于引發議論與聯想,起了點睛作用。①沒有揭示文章內容的本質;②角度偏,經理是陪襯人物;③落點不甚準確;④理解錯了文章內容,有悖原意;⑤理解文章內容不準確,角度未切準;⑥⑦籠統,空話,落俗套。
材料二:①范圍太窄;②題義太寬;③偏向一邊;④文體不對,也非以商人為中心;⑤意在教訓商人,并非志向,也不是事業;⑥太泛,僅給商人一個教訓,達不到\"理想\"高度;⑦⑧合適。
材料三:這則材料要防止思維定勢(即心理慣性)的毛病。①②擬題,就屬此:賣的本是駿馬,并非伯樂發現,一言未發,也非推薦,但人們心理上有伯?識馬\"固定模式,慣性影響正確思維。③④⑤可以,其實伯樂的作態是兩可的:既可看作\"賞識\",也可看成\"劣之\"。由于思維定勢作怪,哪怕\"識的\"是劣馬,人們也會趨之若鶩的。
訓練題(五)
\"三觀古碑\"反映了認識的深化過程:觀察、認識、創造。注意認識的目的在于實踐、在于創新,可以擬題為《好學•善思•創新--從歐陽詢三觀古碑談起》。
訓練題(六)
根據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可以作如下分析:2/3的學生家長只看中分數,孩子的其他表現則不放在眼里,不放在心上;更不會教育孩子追求全面發展。材料的實質把握住了,擬題就有了準繩,可以從家長、學校、學生三個角度入手:家長應如何教育和評價子女?學校如何強化素質教育?學生如何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下述各標題供參考:①高分與低能②高分≠好學生③\"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質疑④要\"分數\",還是要素質?⑤\"家長--學校--學生\"三位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