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類作文寫法指導(6)
【演練平臺】
1.請以“生命”為話,用“全面分析辯證式”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自擬題目。④不少于800字。
2.請以“機遇”為話,用“全面分析辯證式”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自擬題目。④不少于800字。
【美文鏈接】
33.機遇論
寫法五 對比比較深入式
【寫法要領】
這一寫法指的是,寫作時,為了鮮明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采取把一種事物同其他事物作比較或者將兩個或幾個對立的事物加以比較,以突出論述對象的特點,從而論證自己觀點正確的方法。運用這一寫法,既能使論述全面而又深刻,又能使文章的觀點鮮明集中,還能明顯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使用縱比(即按時間或事物的發展的順序,用歷史事實或客觀情況作比較)還是橫比(是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作某方面的分析比較鑒別,從而得出結論的比較方法),都必須根據議論的目的需要,恰當選擇比較的對象,選擇好比較的角度,通過比較來論證觀點,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推薦指數】****
[佳作展示]
2004年湖北高考作文試題
唐朝的劉禹錫寫過一首《昏鏡詞》的詩。詩的小引說:一位制鏡的工匠在店鋪里擺了十面銅鏡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問:為什么鏡的昏明如此懸殊?工匠解釋說: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鏡子都磨制得一樣光亮,問題是買鏡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歡昏鏡而不喜歡明鏡,因為清晰光亮的鏡子能照見無論多么細小的瑕疵,絕大多數人用這樣的鏡子會感到不自在。
劉禹錫所說的鏡似乎不是單指用來照臉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單個的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都離不開“鏡”;“鏡”也無處不在,有明鏡,也有昏鏡。
制鏡、售鏡自有目的;買鏡、用鏡大有講究。請就“買鏡”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鏡中花開,鏡外花謝 湖北考生
一面明鏡中的世界,可以是一張并不美麗的臉龐,可以是一朵凋謝的花朵,也可以是一顆千瘡百孔的心靈……
一面昏鏡中的世界,可以是一張輪廓秀美的臉龐,可以是一朵似乎綻放的花,也可以是一顆看似完整的心靈┅┅
我們敢正視自己嗎?敢面對清醒的自己嗎?這個問題藏匿在人們心中很久,卻始終沒有人敢直接回答,或從來沒有思考過。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心靈惡毒的皇后威逼鏡子說她是世界上最美的人。魔鏡戰栗地撒了謊:
——我看見鏡中有花在開放,鏡外卻花謝。
丑陋的心靈企圖用模糊視線的方法掩蓋自己的卑鄙。但他卻永遠不知,面對自己的,永遠是虛假的繁榮和真實的丑陋,因為當面對他人時,一張真實的面容顯得更加扭曲和骯臟。
何必如此自欺欺人呢?
我曾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君王,想知道自己是否能統治長久,便與眾大臣共同商討此事。大多數臣子全都奉承地諫曰君王,可以長久也。然而一位大臣則眉頭緊鎖,告誡君王,王之弊甚矣。遂與之詳談。君王聽后感言道:“子如朕之明鏡一面,能讓朕看徹內憂外患,而余下臣子皆鏡,蒙朕之眼也。”
看清自己是何等艱難和重要的事啊!
明鏡宛如一個修理器,當人們說自己哪里有瑕疵時,可以自我修復,自我完善,等待鏡子里的,將是一個全新的面孔。
昏鏡猶如一個自蔽器,讓你看不到缺點,看不到丑陋,只看到輪廓的完美無瑕,那么你的缺點傷口會繼續潰爛,丑陋的影子會繼續蔓延。
我選擇明鏡來照亮自己,讓它呈現一個真實的自我,哪怕丑陋,哪怕痛苦;
我選擇明鏡來照亮自己,讓它真誠地告訴我,瑕點在哪兒,哪怕是苦難;
我選擇明鏡來照亮自己,讓它變成一個過濾器,讓我不停地完善,不斷刷新自己。
是的,為自己選購一面鏡子吧!要明亮得能射出光線的那種上,讓它照射在自己潔白的心靈。
看,鏡中花開,鏡外花謝。
[簡評]這篇文章最大的優點就是運用了正反對比的說理方法。文章開篇從“明”“昏”兩鏡的對比中提出論題,隨后引述兩個不同的故事,將美與丑、忠與奸作對比,表明自己的觀點,再后以“明鏡”的優勢“昏鏡”的弊端兩相對比,表達了自己對“明鏡”的思考和期盼。全文語言清新流暢而又精煉形象。結尾處的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也顯示出作者駕馭語言的功力。
2005年全國高考作文試題(四川、云南、貴州、陜西等)
請以“忘記和銘記”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記與忘之間 陜西一考生
有時候,記像烈火熔爐,讓生鐵變精鋼;有時候,忘像暴風驟雨,讓繁花成落英;重生與毀滅往往就在記與忘之間。
(一)
他站在田里,舉起鋤頭,奮力耕耘著,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額頭流過他俊美的臉龐,落在田地里。
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農夫,他是勾踐。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還要親自做夫差的馬前足。回到會稽就親自耕種,做到非其親種則不食,非其妻所織則不穿。吃著粗簡的飯食,還要舔嘗苦膽;躺在柴草鋪上休息時,還在思考著招攬八方之才。他一刻也不懈怠。
他為什么要這樣辛苦呢?國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隱居,可以平靜地終老一生,然而他沒有!因為他沒有忘國君的責任,沒有忘亡
國的恥辱!在他心底銘記著他向夫差俯首稱臣那一刻的心痛,銘記著他的子民迎他回到會稽時滿眼的淚水!這銘記使他可以忍受苦膽之苦,柴薪之硬!
銘記恥辱,銘記失敗,讓勾踐重新站起,終成一代偉業!
(二)
他坐在那里開心地笑著。耳邊響著美妙的音樂,嘴里品著美味佳肴,懷里抱著美人佳麗。
絲竹琴韻里,聽不到大臣們討論爭執的吵鬧;酒香芬芳里,嗅不到戰火燒過城池的刺鼻嗆味;美女的流波眼光里,感受不到劍閣棧道凄涼的冷月。他已經忘了他是劉備的兒子,蜀漢的國君!
他真的覺得這樣很好,沒有政務纏身,卻有榮華享樂。父輩暴霜露,斬荊棘,才有尺寸之地。子龍在亂軍中拼死沖殺的目的,父皇在追兵前不棄百姓的良苦用心,孔明在《出師表》中的耿耿忠心,他劉禪全忘了!如此富庶的天府之地,他舉以予人,如棄草芥,實在令人寒心。
忘記使命,忘記責任,讓他落下不肖子孫這一千古罵名!
(三)
記與忘,或許只是一種態度,但記與忘之間卻決定著興衰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