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結構達標技法(14)
(七)請以\"我們愛科學\"為話題作文,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運思舉要
訓練題(一)
(注意:以下所編序號為原文的段落序號。)
題目借用一電影名字,有枯樹新枝之感,又如天降神物,令人卒讀。(關于題目,可參看\"擬題達標技法\"部分對這一篇作文的評析。)
①開頭起筆不凡,先宕開一筆--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各有所長\"又暗合文章主旨。
②-⑤緊承開頭\"各有所長\",不緊不慢,娓娓道來,深藏不露。作者機智、沉穩盡在其中,有狐貍的風采。
⑥這是一個過渡段,第一句緊承前文所敘,卻又暗藏波瀾;第二句啟下,猶如平地風起。
⑦本段還是過渡,承上啟下,由虛入實,不可少。
⑧-四兄弟的兼職讓人拍案叫絕,狡兔三窟也!
\"老學究\"的感慨含蓄扣題。
-由敘轉議,讓人頷服。
結尾三言兩語點題,包袱完全抖開,一切豁然開朗,讓人有大徹大悟之感。
總評:本文構思有雜文家式的機巧,結構有\"奧運五環\"般的嚴謹;語言簡明老到,思想成熟深刻,思維嚴密機智,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訓練題(二)
寫作本文,首先要確定一個正確的立意--展示青年作家的高尚品格。其次,再選擇個恰當的下筆突破口,構思全文。或設置懸念,幾經周折,終于開釋;或側面襯托,激化矛盾,形成高潮。要注意矛盾、誤會解除時過渡的合理性、巧妙性。
訓練題(三)
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思維方式來構思全文:其一,橫向思維,采用橫式結構,如用對比式,贊頌正面\"吃\",批判反面\"吃\",一正一反形成對比;或用并列式,從\"民以食為天,吃飯第一\"聯想到為廣大人民著想,要擺脫一窮二白的困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首先是如何解決溫飽問題。其二,縱向思維,先舉實例(列舉社會上各種各樣?吃\"),再進行剖析(分析各種\"吃\"的利害),最后得出結論,發出號召。
訓練題(四)
病因有二:一是開頭過長,拐彎抹角,拖沓冗腫,遲遲不亮出自己的觀點,弄巧成拙;二是文章開頭要符合文體特點,從擬的題目看,這是一篇議論文,因此,這種敘述性甚至是描摹性的語言,不適宜(議論文可用敘述性語言,但要簡潔形象)。
改正:瀟瀟春雨夜,朦朧的燈光中,一對戀人撐著傘相擁而行。突然,高跟鞋踩到了一旁的碎玻璃上,漂亮的鞋子沾上了黑乎乎的東西。\"唉,真缺德,中國人的公德心呀……\"憤憤的罵聲漸漸遠去。--中國人真的缺乏公德心嗎?
訓練題(五)
要寫好開頭,首先要認真審題,\"挑戰\"可寫議論文,也可寫記敘文。不同的文體也影響著不同的開頭。\"挑戰\"的內容很多,諸如學習、生活、科技、習慣、勢力等。要選擇與自己生活最緊要且感受最深的內容。結構安排要恰切,段落、層次要呈現出內部的聯系性,開頭可以場景描寫,也可以用名言警句(引用法)。
運思舉要一:\"我要向小A提出挑戰,期末考試超過她。\"隨著臺下熱烈的掌聲,我還是紅著臉低下了頭,種種感情紛至沓來……(這是記敘文的開頭,先設置場景。)
運思舉要二: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競爭是硬道理。作為社會動物的人類,與自然斗爭,與自身斗爭,就必然會遇到許多挑戰。(暗引達爾文理論,然后直接入題。)
運思舉要三:IBM公司要與世界棋王卡斯帕羅挑戰下棋。他們的選手,是一名叫\"深藍\"的電腦。棋王欣然同意,結果棋王贏了。幾年后,今非昔比的深藍再度與棋王對弈,棋王輸了。對于挑戰者,失敗是成功之母,而對于被挑戰者,勝敗兵家事不期。(引用事例,亮出觀點。)
運思舉要四:歷史只為勇于挑戰的人喝彩,歷史總是給挑戰成功者最多掌聲。什么是挑戰?挑戰是登山隊員在功近垂成時突遇的風暴,挑戰是起跑線上運動員們靜候發令的槍聲,挑戰是在物欲橫流面前潔身自好的抉擇……挑戰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設置疑問,用一組排比句引出觀點。)
訓練題(六)
過渡:我自小就很倔強,堅韌一直是我追求的品格,在經歷了那令人悲痛的往事之后,這種品格越來越讓我覺得可貴了。
結尾:可參見\"結尾--華美而有力\"部分的\"第二種方法\"。
訓練題(七)
\"科學\"的范圍十分廣泛,關鍵是要選好、選準最佳的\"切入點\"。可供參考的范圍大致有:科學促進了人類文明,科學推動了社會發展,科學改善了我們的生活,這都是大處落筆較宏觀的寫法;也可以從小處著墨,寫科學中的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如科學(數學)?我\"的特長培養,科學(化學)與我們現代生活的關系。如在電腦無線電、航模等方面有特長的同學,干脆可寫\"我的××情結\"。
寫好這類文章關鍵在于構思,因范圍過大,所以求巧之路應\"化虛為實,化小為大\",切入點越具體、越實在,把握起來也越容易。
從立意上看,應做到\"高、新、尖\",寫出時代感。我們正處于世紀之交,信息時代、科技革命、知識經濟、全球一體化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注視我國,科技興國、高科技經濟、改革開放日益帶來各種神奇變化。我們作為跨世紀的青年,更應該站在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高度來看待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生活、思想、觀念的變化。
從選材上看,應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思想水平,揚長避短,表達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生活經歷,切忌人云亦云,泛泛而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