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學作文-立意:“凡為文以意為主”(2)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篇例文。看看作者如何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立意,看看他們的立意有什么特色。
例文34:
最動聽的聲音
大港中學高三(1)班 徐 威
2004年“增華閣”大賽獲獎作品
喜歡那大唐盛世的文人騷客,喜歡他們那酒后暢吟、一吐為快的豪情,或而狂放不羈,或而沉郁雄渾,或而典雅雍容,或而滿腔激憤,這群大唐才子唱出了整個唐代的風骨,唱出了繁華之都的盛世佳音。
李白永遠是這盛世之曲的主唱者。沒有他,這樂曲缺乏奔放的激情,缺乏完美和諧的韻律。君不見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君不見青蓮醉成《清平調》?這一切只有才高八斗而又狂放不羈的李白才能做得到。官場昏暗,仕途失意,幾多惆悵之后他依然昂起頭,一整衣襟,放聲吟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千古名句,使他成為整個唐代詩人群體中最為耀眼的明星。想象中的李白,峨冠博帶,瀟灑飄逸,舞劍飲酒,浪跡天涯;一首首洗盡鉛華、猶如芙蓉出水般的佳作,傳誦至今,令天下為之動容。
盛世之曲的低音部分須由杜甫來承擔。這是歷經(jīng)人世滄桑之后的沉淀,這是飽受磨難之后最值得回味的苦旅。沒有杜甫,這樂曲會少了許多內涵,多了幾分浮華。誰不理解“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辛酸苦楚?誰不理解“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無窮哀思?浪漫的李白容易使我們耽于幻想,而沉郁的杜甫使我們回到現(xiàn)實,體味那逝去的時代留傳給我們的思慮。《三吏》、《三別》寫的是人民的疾苦,是這個時代交響樂中深沉悲壯的旋律,是詩人在催促我們對歷史進行深刻的反思。
盛世之曲也不能缺少王維。沒有這位山水大師,樂曲會少了若干雅致。你想象一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那是何等地令人心曠神怡!你想象一下“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氣氛,那又是一幅多么清新悅目的圖畫啊!王維是一位詩人,又是一位水墨丹青的高手,一張白紙,邊畫邊吟,描繪出盛唐繁華中詩意的清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