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寓言故事集100則(6)
春秋末年,田成子為齊國權傾朝野的百官之長,正野心勃勃圖謀篡國。朝中大臣只求避禍保身,都故作癡愚。
有一次,齊臣隰斯彌去拜見田成子。田成子故意邀隰斯彌一起,登上自家的高臺。舉目四望,東西北三面風光盡收眼底,唯獨向南望去,一大片郁郁蔥蔥的樹林擋住了田家的視線。那片樹林,正是隰斯彌家的。
田成子突然變得一言不發,顯然有不快之意。細心的隰斯彌,不愿為這事得罪炙手可熱的權貴,回家后立刻喝令仆人去砍樹,以消除心頭之患。
斧頭砍了幾下,隰斯彌趕緊制止。他的家臣問道“為什么要改變主意呢?”隰斯彌說:“古代有句諺語說:‘能察覺深淵中有魚的人不吉祥。’ 那田成子正密謀篡國,將有重大機秘的事,最不希望別人察覺他的秘密。如果我在這時,表現出能猜透他思想深處的細微活動,必將成為田成子的眼中釘,那我的處境就太危險了。
不砍樹,表明我對他的心思一無所知,還可以暫時避禍啊!知道了別人不愿公開的秘密,那就會招來很大的麻煩了。”于是隰斯彌改變了主意,決定不再砍樹。
正如隰斯彌所料,田成子不久就發動叛亂,殺死了齊國國君和那些聰明能干的大臣。隰斯彌卻因自始至終大智若愚而幸免于難。
27.壽安之術
聽說古代的神醫扁鵲,為了治療危重病人,用小刀刺骨作外科手術;圣人為了拯救國家的危局,冒死向君王進諫逆耳忠言。
手術刀刺到骨頭上,雖然身受一時的痛苦,但治好了病,換來的卻是長遠的健康;逆耳忠言,即便有較小的差錯,聽起來心里一時難受,卻能使國家安泰、人民幸福。
所以,危重病人的安危在于忍痛求治;勇猛剛毅的君主,為使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不怕忠言刺耳。
病人愿意忍痛接受治療,扁鵲才能充分施展他精巧的醫術;君主不怕忠言刺耳,才不會失去伍子胥那樣的忠臣。這就是使病人長壽、國家安泰的最好方法啊!
人生了病不愿忍痛求治,那么就會失去扁鵲施展技巧及時治療的最佳時機;國家出現了危難,不愿聽刺耳的忠言,那么就會失去圣人精辟鮮明的見解和主張。如果這樣,國家的長遠利益不會從天而降,個人的功業和名聲也不能長期存在。
28.有的放矢
新磨出的利箭,張弓發射出去,即便是在夜間或閉上眼睛胡亂放箭,也不可能不射中任何一點細微之物。但是,他不能再次射中原處。所以,雖然射中小物,但不能稱為巧于發箭、奇于中的,因為他射箭沒有一個固定的目標。
假如設一個直徑五寸大的靶子,再后退十步之遠,除了善于射箭的后羿與逢蒙,其他人恐怕難以百發百中了。因為,有了一個固定的目標。
有了法則與標準,做起事來就困難多了;而沒有法則與標準,做事不受約束,就覺得很容易。
有固定的目標,那么后羿、逢蒙以射中五寸的靶子,就能稱為技藝高明;無固定的目標,那么胡亂放箭即便能射中細微之物,也只能稱為笨拙。
所以,沒有法則與標準以檢驗成效,能言善辯的人,就會無邊無際繁稱博引空談理論;完備法則與標準,那么即使很有智慧的人也怕言語有失,不敢信口胡說。
現在,一國之主聽取意見,不用正確的標準去檢驗是否合于國情,而是喜歡夸夸其談;不考慮是否正確有效,憑個人愛好賞識夸耀的那些“行家里手”,卻不能治理國家。這就是一國之主長期受欺騙,而那些四處慫恿游說的人,長期被供養的原因啊!
29.文子出亡
晉國卿族內部爭斗,六卿之一的中行文子被趙簡子趕到齊國。逃亡路過邊境縣城時,他的隨從說:“這里的小官吏,是您過去的朋友,為什么不在這里休息一下,暫且等等落在后面的車子呢?”
文子說:“我曾經喜愛音樂,這個人就送我名琴;我喜愛美化個人儀表,他就贈我玉環。其實他拿禮物來諂媚討好我,恰恰助長了我的過錯。從前他刻意來滿足我的欲望,是為了求得我的歡喜,以便對他包庇縱容,我現在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權勢,非常擔心他會拿我去取悅于他的新主子呢!”
于是,文子日夜兼程離開了那里。正如文子所料,這個人知道了中行文子的消息,果真扣下落在后面的兩車物品,立即獻給了他的國君。
30.不謝私恩
管仲和鮑叔牙,分別侍奉齊僖公之子糾和小白。齊襄公時期,國內混亂,政令無常。二人恐遭殺害,于是小白逃到山東南部莒國,公子糾攜管仲奔魯。后來齊襄公被殺,魯莊公打算護送公子糾回齊國作國君。由于小白捷足先登,當上齊國國君,稱齊桓公。在齊國的脅迫下,公子糾為魯君所殺,管仲也被囚禁起來。
鮑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并設巧計讓齊桓公派使臣向魯國請求放還管仲。魯莊公只好吩咐將管仲捆綁著,交給齊國使臣,押往齊國。
管仲在路上又饑又渴,當路過綺烏邊防時,向邊防官討點飯吃。邊防官非常恭敬地跪著給管仲喂食,乘機私下對管仲說:“倘若您回到齊國能僥幸不死,并受到重用,該怎樣報答我呢?”管仲在那樣的處境下,仍然公私分明,大氣凜然地對邊防官說:“果真如你所說的那樣,我將重用賢人,選用能人,論功行賞。我能用什么作為對你的報答呢?”那個邊防官自討沒趣,因此非常怨恨管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