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輝煌祖國之協調發展有感(2)
看輝煌中國之協調發展有感(二)
本集講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堅持不懈推進協調發展,著力縮小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集中展示中國制度在推動平衡協調、持續健康發展方面特有的優勢。
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里說到:“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 這五年,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總書記都已走遍。貧困人口脫貧是他最關注的工作之一。
消除貧困,是全世界面對的共同難題。2015年中國發出了扶貧攻堅的號令,中央莊嚴承諾,絕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 消除貧困、共同富裕,中國正在踐行著國家制度的本質要求,這宏大誓愿,是人類歷史上溫暖的一頁。 如何縮小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讓中國的發展更加平衡協調、持續健康,中國制度展示了特有的優勢,中國智慧創造了自己的方案。
在2016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總書記提出:“學會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 2020年中國要徹底消除貧困,意味著平均每分鐘要脫貧約20人,這確實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決戰。
2013年,總書記考察湖南時強調:“我們在抓扶貧的時候,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絕無僅有。”這是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的盛贊。 這五年,每年減貧1391萬人,中國朝著更長遠的社會協調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城鄉一體化發展,正改變著這個農業大國歷史上的城鄉二元結構。 而如何讓羸弱變得強壯,中國也有著自信的方案,這就是跨區域結對幫扶。
中國東部發達省市對口幫扶中西部欠發達省區的合作。福建提出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閩寧模式”,已經將5600家福建企業、800億資金帶到了寧夏。 2016年總書記考察寧夏時感嘆到:“生活收入增長了幾十倍,20倍,500元到現在1萬多元。這個只有誰能做,只有共產黨能夠做,我們社會主義制度能夠做。” 最近五年,找準主體功能區定位、煥發內生活力的奇跡,不斷在中華大地上誕生。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四大板塊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戰略進一步推進。
打破傳統的界限,消除行政的藩籬。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公布,沿江11省市參加,覆蓋全流域的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已經建立。 2013年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這又是推進持續協調發展的一大創舉。北京的文化和科技,天津的金融和新制造,河北的現代商貿和物流,定位、優勢完全不同。” 2017年總書記考察河北時提出:“雄安新區,將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歷史遺產。必須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理念。” 統籌協調,補齊短板,攜手共進,行穩致遠。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規劃版圖、謀劃未來。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這是你我共筑的輝煌中囯!
本集講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堅持不懈推進協調發展,著力縮小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集中展示中國制度在推動平衡協調、持續健康發展方面特有的優勢。
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里說到:“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 這五年,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總書記都已走遍。貧困人口脫貧是他最關注的工作之一。
消除貧困,是全世界面對的共同難題。2015年中國發出了扶貧攻堅的號令,中央莊嚴承諾,絕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 消除貧困、共同富裕,中國正在踐行著國家制度的本質要求,這宏大誓愿,是人類歷史上溫暖的一頁。 如何縮小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讓中國的發展更加平衡協調、持續健康,中國制度展示了特有的優勢,中國智慧創造了自己的方案。
在2016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總書記提出:“學會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 2020年中國要徹底消除貧困,意味著平均每分鐘要脫貧約20人,這確實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決戰。
2013年,總書記考察湖南時強調:“我們在抓扶貧的時候,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絕無僅有。”這是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的盛贊。 這五年,每年減貧1391萬人,中國朝著更長遠的社會協調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城鄉一體化發展,正改變著這個農業大國歷史上的城鄉二元結構。 而如何讓羸弱變得強壯,中國也有著自信的方案,這就是跨區域結對幫扶。
中國東部發達省市對口幫扶中西部欠發達省區的合作。福建提出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閩寧模式”,已經將5600家福建企業、800億資金帶到了寧夏。 2016年總書記考察寧夏時感嘆到:“生活收入增長了幾十倍,20倍,500元到現在1萬多元。這個只有誰能做,只有共產黨能夠做,我們社會主義制度能夠做。” 最近五年,找準主體功能區定位、煥發內生活力的奇跡,不斷在中華大地上誕生。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四大板塊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戰略進一步推進。
打破傳統的界限,消除行政的藩籬。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公布,沿江11省市參加,覆蓋全流域的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已經建立。 2013年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這又是推進持續協調發展的一大創舉。北京的文化和科技,天津的金融和新制造,河北的現代商貿和物流,定位、優勢完全不同。” 2017年總書記考察河北時提出:“雄安新區,將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歷史遺產。必須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理念。” 統籌協調,補齊短板,攜手共進,行穩致遠。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規劃版圖、謀劃未來。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這是你我共筑的輝煌中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