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省級文明縣城創建上的講話(2)
第三,“雙城同創”是應對形勢任務要求的必然之舉。從來看,目前市已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武功、乾縣、禮泉在本次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周期中被提名,我縣創建工作相較其他兄弟縣已落后3到4年,已到了刻不容緩、急需啟動的地步。同時,國家衛生縣城將于2022年4月陸續迎來省市和國家的明察暗訪,如果我們稍有懈怠,就可能喪失2013年省級衛生縣城創建和2016年國家衛生縣城創建的成果,如果出了問題、丟了牌子,如何給老百姓交代。立足發展形勢需要和兄弟縣區的競爭態勢,容不得我們有絲毫的遲疑和半點的松懈。我們必須迎頭趕上,全縣動員,全民參與,一舉完成創建任務,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二、勇挑“雙城同創”的時代重擔
時代的重擔落在我們這一任干部身上,我們絕不能認慫、絕不能退縮。我相信,在座的“關鍵少數”都是有血性、有志氣、有勇氣,能夠挑起重擔的干部,的廣大群眾也在看我們這一任干部的表現。時間會對我們的業績進行全面考驗和客觀評價。為此,我們沒有任何退路,必須勇往直前,勇挑時代重擔,知重負重、知責擔責、知責盡責,奮力完成“雙城同創”重大攻堅任務。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和國家衛生縣城復審既各成體系、各有側重,又緊密聯系、相輔相成。開展“雙城同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所以,縣委、縣政府把“雙城同創”作為一項重大攻堅任務,同抓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項目建設一樣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舉全縣之力,調動所有的資源,調動所有的力量,共同推進、合力攻堅,確保“雙城同創”落細落實、取得實效。
一要堅持以更遠眼光推進城市建設。當前,我們正在推進的西咸(共管)臨空都市區的《概念性總體規劃》和《戰略定位與產業發展規劃》已經經過了幾輪的討論,正在不斷修改完善,下一步還要制定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立足長遠,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謀劃好廣大市民未來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改造與縣城開發建設同步規劃、有序實施。同時,要立足當前,從縣城最緊迫、群眾最關切的問題入手,積極策劃包裝項目,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改造,增強縣城的綜合承載力、投資吸引力、文明向心力和區域競爭力,努力讓縣城煥發出更大的生機和活力。要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每年謀劃實施一批城建“十大工程”、交通“十大工程”,加大城中村、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改造力度。特別是涇干街道,要動員城中村,強化村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維護和修繕,在集體經濟收益分配中為公益事業留足資金。要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持續完善雨污分流、城市路網和地下管網,推動“強弱電”線路落地,打通一批“斷頭路”,暢通縣城道路“主動脈”。要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在縣城合理布局標準化學校和必要的醫療設施,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群眾“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等問題。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整合縣公安、城管、社區和嵯峨智云數字管理平臺,推動“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區”和智慧停車場等建設,打造智慧、生態、宜居的高品質城市。
二要堅持以更優品質提升人文氣質。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最有持久競爭力的表現。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文化資源豐厚。我們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對城市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的規劃管控,加大歷史遺產保護力度,統籌推進文廟、太壸寺等周邊環境提升,精心籌劃建設城區地標建筑和景觀,不斷提升縣域文化內涵和人文氣質。要重啟大劇院建設,改造提升體育場館,規劃建設一批口袋公園、城市綠地,構建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要加快推動綠色、森林城市建設,統籌推進城鄉綠化、美化、亮化,打造“北山”生態長廊、道路景觀走廊、涇河“百里畫廊”,不斷彰顯發展的獨特魅力和影響力。同時,北部8個鎮也要結合“雙城同創”,統籌謀劃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進一步改善鎮區和農村整體面貌,提升人文氣質和群眾生活品質。








